地球科學系信息來源: 暫無 發布日期:2017-05-17 瀏覽次數:地球科學系 ★發展歷程 地球科學系是昆明理工大學辦學歷史最長、水平最高、層次最全的教學和科研單位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1925年成立的云南省立東陸大學的采礦冶金系,是1954年原昆明工學院建校時最早成立的教學部門之一。 地科系1965 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3 年獲工學碩士學位點,1993 年開始招收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博士研究生,2001 年獲批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后流動站,2005年獲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2006年獲云南省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云南省省級重點學科和特色專業,2007年獲云南省地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0 年獲云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2011年獲地質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14 年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成為云南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2015 年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6年獲批“云南省一流學科建設高峰學科”。 ★師資隊伍 地科系現有教師64人,專任教師58人,實驗人員6人,教授15人,副教授22人,博導10人,擁有博士學位教師45人。國務院、云南省特殊津貼專家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人選1人,云南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創新人才2人,第三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人,“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1人,云嶺學者1人。 ★學科、專業設置 地科系現有“資源勘查工程(省級特色專業)”、“地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四個本科專業,1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礦產資源經濟、旅游地質與地質遺跡等5個二級學科),1個地質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含古人類學)、沉積學(含古地理學)、水文地質學等7個二級學科)和1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后流動站。 ★團隊及平臺建設 地科系現有省部級創新團隊3個,包括“云南省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創新團隊”,“云南省高校成礦動力學與隱伏礦預測創新團隊”,國土資源部“西南三江成礦規律與找礦科技創新團隊”。昆明理工大學創新團隊4個。省部級支撐平臺7個,包括“西部優勢資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西部地區重點成礦帶礦產地質與地質環境實驗室”,“云南省礦產資源預測評價工程實驗室”,“云南省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國土資源部“第四批國土資源科普基地”、“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地質學會地學科普教育基地”。 地科系建有16個專業實驗室和1個地學博物館,實驗及科研用房面積達2500余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及礦物、巖石、化石標本等價值3000余萬元。地學博物館是國內高校中建立較早和擁有全球珍貴巖礦和古生物化石標本的極少數幾個高校博物館之一,現為國土資源部“第四批國土資源科普基地”、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地質學會地學科普教育基地。 ★人才培養 60多年來,地科系培養本科畢業生8000余人、碩士700多人、博士100多人、博士后20人,其它各層次專業人員1500余名。畢業生大多成為我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領域和有色金屬行業及云南省企事業單位的技術骨干和高級管理人才。"其中,2人獲得“中國青年地質科技金錘獎”,6人獲得“中國青年地質科技銀錘獎”,1人獲得“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目前,地科系每年招生規模為:本科生80-100人,碩士研究生110-120人,博士研究生10-15人,博士后8-10人,本科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研究生就業率達到98%以上,已成為我國西部重要的地學人才培養基地。 ★科研成果 經過60多年的發展,地科系已形成大型-超大型礦床成礦動力學及隱伏礦預測、地質遺跡及國家地質公園、水文工程地質及地質災害防治、大型礦集區深部探測集成技術及應用、礦產資源經濟等五個優勢和特色學科方向。 2007-2017年,地科系先后承擔完成了百余項國家及省部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獲省部級一等獎8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12項,出版專著和教材36部,發表學術論文千余篇。 地科系正立足云南、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科學技術研究為核心,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門技術人才和科研骨干,為全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領域和有色金屬行業及云南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